( 6月 24日—6月 28日)
◆重要事件
▲石油化工
----6月 21日,從吐哈三塘湖風險作業區傳來喜訊,由吐哈風險作業第一項目部部署實施的馬 39 —19井壓裂后自噴,原油日產量是方案設計產量的 1.2倍。這是三塘湖風險作業區塊打出的第一口自噴井,目前已自噴產油近 20噸。
----截至 6月 20日,大港油田采油三廠成功實施儲層改造措施 27口井,累計增油 1.032萬噸。
----6月 26日,中國石油油氣管道合資合作戰略協議在北京簽署。這是國務院“新 36條”頒布后中國石油又一例引入民間資本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標志著國有資本對民間資本的開放邁出實質性步伐,開辟了民營資本參與戰略性行業的新通道,推動了國內投資融資領域創新和金融體制改革。
----中石油近日引入 600億社會資本共同運營部分西氣東輸建設項目,成就中石油自 2007年重回 A股以來,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6月 24日公布了俄羅斯向中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的細節。根據這一我國對外原油貿易最大的單筆合同,未來中石油進口俄羅斯原油量將達到每年 4610萬噸,接近去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十分之一。
----5月末中國原油庫存(不含儲備庫存)環比增加 4.75%,汽柴煤油庫存環比下降 4.54%。其中,汽油庫存環比增加 0.56%,柴油庫存環比減少 8.87%,煤油庫存環比下降 1.85%。
▲天然氣
----中哈薩拉布雷克至吉木乃跨境天然氣管線日前正式投產通氣,這也是我國第一條民企建設經營的跨境天然氣管道。業內分析,首條民企跨境天然氣管道通氣,不僅有利于打破國企對天然氣管道的壟斷,也為民資建設天然氣管道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預計未來民資投資天然氣管道建設將更加積極。
----中石油公布了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價值 2700億美元的長期供油協議的合同細節。同時,中石油還宣布已經與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簽署協議,收購其一天然氣項目 20%股份。
----從中石化獲悉,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在安哥拉的合資企業——中安石油公司近日與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簽署協議,收購后者所持安哥拉 31區塊 10%的油氣勘探開發權益,收購價格 15.2億美元。該交易尚需得到中國和安哥拉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
▲新能源
----日前,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四部委已達成共識,原來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延長 3年,并即將在 7月份杭州新能源車展前后出臺新一輪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價格行情
國際 原油價格 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在倫敦市場 FOB價格, 6月 27日為 102.94美元/桶,比 6月 20日每桶跌 0.03美元。 國際天然氣價格天然氣在美國交易所期貨收盤價,6月 27日為 3.58美元 /百萬英熱單位,比 6月 20日跌 0.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有望翻番】
據悉,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有望從 8厘/千瓦時上調到 1分 6厘/千瓦時,這意味著每年至少可實際征收 400億元左右的資金。目前該方案已上報,如果順利最快可能在 7月前后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從 2006年開始征收,最初是 2厘 /千瓦時,20 09年 11月提高至 4厘/千瓦時, 2011年 12月提高到 8厘 /千瓦時并一直延續至今。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資金來源包括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以及向普通用電企業和家庭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兩部分。其中,電價附加收入占到絕大份額,也是目前對可再生能源上網發電進行補貼的唯一資金來源。但受各種減免政策政出多門,征收過程管理不規范,發放流程繁復等影響,已征收資金和實際補貼需求缺口越來越大,補貼延遲發放的時間越來越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3月底,全國大概有 300億元的補貼資金沒有發到新能源企業,其中 200億元是流轉原因,1 00億元是缺口。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從去年年初就對全國新能源發電上網補貼進行摸底統計,以尋求解決資金缺口的方案。今年 6月 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再次明確,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中國海上風電:從示范性項目邁向規模化發展】
從日前閉幕的 “2013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暨展覽會”傳出信息,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和風電產業發展的技術制高點,我國海上風電目前正處于示范性項目向規模化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突破規劃布局、價格政策和輸配網絡建設等瓶頸。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 2月發布的《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11年版)>有關條款的決定》,把“海上風電機組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增列為鼓勵類項目。截至 2012年底,我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共計約 39萬千瓦,是除英國、丹麥以外海上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目前,全國 17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已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總裝機容量 395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蘇、上海、福建、廣東、浙江等省市,還有 28個項目正在爭取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總裝機容量 850萬千瓦。海上風電行業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但是,海上風電技術門檻和成本還比較高,投資成本目前約為陸上風電的兩倍以上,且目前國內尚未形成合理的海上風電電價政策,此外,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評價工作還未系統開展,海上風電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許可、通過海洋環評、通航安全論證的周期一般需要兩年以上,海上風電建設的統一管理協調有待加強等等,都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根據“十二五 ”規劃,到 2015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有望達到 500萬千瓦,到 2020年達到 3000萬千瓦。這意味著,我國計劃于“十二五 ”間用最少五年的時間超越歐洲此前 20余年的發展。
【鐵路建設放緩將加劇鋼材市場供需矛盾】
有報道稱,目前,有一批鐵路項目停工或推遲建設,其中高鐵項目受到的沖擊最大。如貴廣高鐵原計劃在明年底通車,但現在建設速度放緩,尚不確定通車時間。據業內人士透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項目的資金大都來自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現在中央財政收入減少,自然影響建設進度,另一方面是因為鐵路改革,原本的計劃被打亂了。鐵路建設工程項目緩建,必將波及鐵路和相關基礎設施用鋼需求。據了解,由于鋼軌、道岔等軌道所需鋼材的訂單已經基本上在年初敲定,此次緩建對鋼軌生產企業的影響不大,與鐵路建設配套的相關基礎設施如橋梁、站臺等方面的用鋼需求會受到一定影響。另外,鐵路項目緩建還會涉及到對鐵路機車車輛需求的減少,如高強耐候鋼、鐵素體不銹鋼、高強冷彎型鋼等品種的需求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我國玻璃行業產能過剩近40%】
據統計,國內玻璃行業存在著嚴重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生產能力已超出市場需求近40%,產能利用率只有63%。一季度,國內有 8條浮法玻璃生產線點火。截止到 3月底,浮法玻璃在產產能為 8.25億重量箱,同比提高 11.5%,同時總產能已達到 10.32億重量箱。而 4月份,陜西臺玻、包頭晶牛、秦皇島弘耀等玻璃企業仍有生產線計劃點火。 今年國內將有 16條浮法玻璃生產線點火,新增產能 6000萬重量箱。而到 2015年,我國平板玻璃需求量也只有約 7.5億重量箱。
【1 -4月水泥行業利潤持續負增長】
2013年 1-4月水泥行業運行狀況有所好轉,但盈利情況依然不甚樂觀。全行業利潤總額 82.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2.1%,仍然延續了一季度負增長態勢,但下降趨勢有所減緩。根據監測的全國 31個省市中,有 12個地區出現了虧損,虧損較為嚴重的為華北和東北地區;盈利情況比較好的是西南地區,利潤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出現了大幅增長,如:四川省實現利潤總額 10.43億元,同比增長 156%,位居全國第三位,貴州省和云南省利潤總額同比增幅也分別達 189%和 192%。自今年以來,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出現快速增長勢頭,拉動水泥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水泥行業運行狀況明顯好于其他地區。河南省和山東省利潤總額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利潤總額分別為 15.72億元和 15.7億元,居全國第一、第二位。